<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六安:决战决胜脱贫奔小康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0-05-02 15:05信息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字体:[  ]

        暮春时节的大别山,群山青翠欲滴。201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六安市金寨县,瞻仰红军纪念堂,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实地走访花石乡大湾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四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时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关怀记在心上,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整体联动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人口由2016年初的46.72万人降至2019年底的1.15万人,实现45.57万人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扶贫工作队成为“主心骨”

        “这里是我们村的桑枝木耳基地,别看我们这几个棚不起眼,但是每年可以生产1.5万斤左右的干木耳。我们这里环境好,水质也好,生产出来的木耳品质更好,得到很多餐饮公司的青睐。”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力就停不下来。

        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贫困户纪道明不但脱了贫,而且成了致富能手。他现在是梅山村大棚西瓜和小南瓜种植基地、黄牛散养基地、白鹅散养基地的负责人。2019年,纪道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近年来,六安市脱贫攻坚工作坚持高位推进。为全市442个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并为1070个非贫困村选派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市共选派4296人参与驻村扶贫。

        裕安区独山镇太安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摆在省住建厅驻太安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最大难题。驻村扶贫工作队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引领全村经济发展。驻村扶贫工作队邀请专家制定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并按规划建立“一园四区”,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推动村集体经济入股能人大户的建材厂,依托省住建厅帮扶优势积极联系拓展业务,参与经营分红。争取引进外包公司入驻扶贫车间,鼓励村民利用荒山荒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成了130亩构树基地,给村民分红并带动季节性用工。“太安村在2017年已顺利实现村出列,2018年151户459人全部脱贫,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3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六安市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包括资金和物资折款)835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535个;帮助引进各类资金(含无偿和有偿)4476万元,涉及各类项目213个。

        产业扶贫夯实小康大道

        近日,金安区毛坦厂镇大山寨村皋兴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朱正东为了销售虾苗忙得不可开交。2018年,看到“龙虾经济”发展的优势,朱正东开始利用村里水田分布较为集中的先天优势发展稻虾养殖。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约2万元,同时带动该村10户贫困户受益,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

        脱贫攻坚进程中,六安市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通过“建园区、扶主体、奖自主、调结构”,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

        六安市在每个村都至少建设一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经营等方式,示范带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双向奖补政策,建立带贫激励机制;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优化奖补政策,深入实施农技人员结对帮扶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培训,达到“人有一技之长”要求。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自种自养贫困户达标9.19万户,贫困村产业发展达标认定441个,累计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446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带动5.96万户贫困户参与特色种养业发展;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的贫困户数14.1万户。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64元,增幅10.9%,增幅连续6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通过产业扶贫,六安市完善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将相关政策扩大到贫困发生率较高的非贫困村和“边缘户”。产业,夯实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

        闯出绿色减贫新路径

        六安市金寨县光伏扶贫历经“试点、推广、提升”三个阶段,因户因地制宜创新光伏电站建设“户用、村级、联村”三种模式,搭建“运维服务、短信服务、保险服务、智慧服务”4个平台,充分挖掘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土地流转收益、就近务工收益、产业发展收益”等资源,延伸收益链条,最大限度释放光伏扶贫电站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之路。

        2015年以来,六安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推广户用、村级、联户和集中式电站,根据土地使用现状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茶光互补等光伏扶贫电站。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项目59万千瓦,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4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光伏扶贫工程全覆盖,带动约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成为六安市区域特色产业,推动全市绿色减贫,闯出一条新路。

        在舒城县舒茶镇,春茶上市的时节,每个周末小镇都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游客。九一六茶园的半壁山场上映山红和茶树交相辉映。炒了一辈子茶叶的老人陈吉民如今被茶厂聘请了回来,专门指导来茶厂参观的游客体验炒茶。目前,舒茶镇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年实现茶旅综合经济收入2.6亿元。

        六安市立足安徽西部“生态屏障”定位,将绿色发展与绿色减贫深度结合。全市先后投资163亿元,实施项目700多个,打造了“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绿色发展平台,通过发挥“区域产业”的社会效应、规模效应、带动效应,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和发展产业。截至目前,四个平台覆盖全市7个县区103个乡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已带动超过40万贫困群众增收。老区人民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闯出了一条“绿色减贫”新路径。


        本版策划:记者部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张大鹏 本报通讯员 杨秀玲 本版图片:陈力 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